8月9日,以“核能创新助力碳中和未来”为主题的第二十九届国际核工程大会在北京和深圳两地共同开幕,会议为期四天。该会素有核工程领域的“奥林匹克”之称,由中国核学会、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和日本机械工程师学会共同主办。中核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余剑锋,中广核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长利担任本届大会总主席。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核学会理事长、大会主席王寿君,中国科协党组成员、国际合作部部长罗晖,国家原子能机构秘书长邓戈,国家核安全局副局长汤搏,中核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刘敬,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院长张作义等在北京参加开幕式,国际原子能机构副总干事Mikhail Chudakov通过视频方式参加开幕式。
期间,刘敬以《积极安全有序推进核电项目开发建设 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愿景目标实现》为题做大会报告。他指出,中国核电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跻身世界第一方阵,为新时期中国核电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中核集团作为中国核能发展的国家队和主力军,将始终在保障能源体系的稳定、安全与高效发展中发挥中坚作用。
他强调,核电建造产业链庞大,只有促进工业化与智能化深度融合,才能有效提升建造效率,实现高质量批量化建设。随着“双碳”战略的推进和核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核电+”将成为一种新的核能利用发展模式。核能在核能制氢、区域供热、海水淡化等多用途综合利用领域都将发挥作用。
据了解,国际核工程大会是核工程领域内最重要的全球性学术会议,本次大会围绕主题设置了11个大会报告,以及16个技术专题、12个论坛、4个研讨会,提交论文1800余篇,研讨内容涵盖核电运行与维护、工程与改造、寿期延长等核工程领域各方面,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20多个国家的政府机构、科研院所、知名高校和企业的120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
从大会获悉,截至2022年6月底,中国在运核电机组54台,总装机容量为5578万千瓦,位列全球第三;在建及核准核电机组23台,继续保持世界第一。预计在2022到2025年间,中国将进一步加快扩大装机规模,保持每年6到8台核电机组的核准开工节奏,2025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7000万千瓦左右。到2035年,中国核电在总发电量中的占比将达到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