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同时冲击着全球经济,对各个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聚焦核工业,从市场环境、业务拓展和产业发展等多个维度来看,我们对疫情后核工业“走出去”面临的挑战做了如下判断。
市场环境复杂多变
在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反全球化和保护主义思潮盛行的背景下,全球分化正在加剧。此次疫情又加速了这一进程,并对中国核工业发展带来如下挑战。一是大国冲突加剧,国际关系日趋复杂。核领域国际合作具有较高技术敏感度和较强的政治色彩,全球政治环境的变化将进一步增加涉核国际业务拓展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二是政府违约风险加大,大型项目实施进度滞后。当前,巴基斯坦、阿根廷等重点海外市场均出现了由疫情导致的债务违约,后续核电项目落地出现较大变数。三是社会安全风险激增,海外市场开发环境进一步恶化。以实体项目类为主的核工业海外市场开发环境整体恶化,风险因素逐步增多。
业务增长不及预期
目前,新冠疫情的演进轨迹仍有较高的不确定性,从收入增速、贸易、跨境投资等三个方面进行初步预测,可形成如下基本判断。一是收入增速放缓已成定局。在全球整体经济下滑的大背景下,核工业必然不能独善其身,总体社会能源需求降低、封锁政策的持续将对核电、工程建设、矿业生产等产业收入带来较大影响。二是贸易预计将大幅下滑。受疫情影响,核工业相关的跨国贸易、资源物流等产业也将逐步减少,对全产业链互通互联以及产能输出造成一定影响。三是跨境投资较大收缩。核技术应用、核退役治理、天然铀资源开发、装备制造板块均有较强的境外收并购需求,受限于当前投资环境及通道不畅,相关业务将无法开展。
核领域产业发展壁垒加剧
一是在全球核工业产业链分工或将进一步弱化。此次疫情进一步扭曲了价值链分工模式,加剧了逆全球化和去国际工序分工趋势,主要经济体加速促进产业回迁或转移,开始朝短链化、本地化、分散化方向重构价值链。我国拥有完整的核工业产业链,但参与全球核工业产业分工的比重较小,主要产品进入世界竞争性市场份额较小,原国际分工规则被打破后,市场空间将进一步受到挤占,未来进一步融入全球核工业高端产业链的通道或将受到较大阻碍。
二是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难度加大。由于疫情对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造成巨大冲击,企业资产面临不同程度缩水,美欧日对我扩大对外投资并购、获取关键资产的担忧加大。近期,美、欧、日、澳等主要经济体一致采取措施收紧外资安全审查和出口管制。核工业相关产业在全球均作为高端战略性产业,未来在核退役治理、核装备制造等领域的海外投资并购将面临较高壁垒,向战略性产业价值链中高端攀升的难度将大幅增加。
作为公共卫生“黑天鹅”事件,新冠疫情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同时冲击着全球经济,核工业所面临的国际形势也空前多变。结合核工业各业务领域对外合作实际情况,我们分析,疫情后形势下核工业“走出去”迎来新挑战,也意味着新的机遇。
核工业安全基石作用更加凸显
从各主要核强国核工业发展的历史看,危机往往是推动核领域产业加快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国家安全的基石,核工业必将在维护国家安全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中国核工业争取国内发展保障条件和“走出去”优惠政策带来有利政治条件。
大国合作和区域合作仍存机遇
核领域国际合作长期以来都是我国开展对外合作的“压舱石”和“推进剂”。疫情之后国际局势将更加复杂多变,中、美、俄、欧大国角力,“全球化”与“逆全球化”思潮斗争激烈,核工业在对外战略上的重要作用将进一步凸显,发展机遇也会随之展现。
中美合作方面,中美斗争与依存关系并存局面将长期存在。在核能领域,中国是当今世界核能发展最快与最大的市场,美完全放弃中国市场并不符合美国利益。同时,我国从战略上仍有继续与美保持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核领域将作为中美两国长期竞争角力的战略舞台。
中俄合作方面,在俄受美制裁及经济发展限制等前提下,中俄两国战略同盟关系或将更为紧密,中俄核领域合作可能在已有基础上取得新的突破。
中欧合作方面,由于美政府实施“美国优先”政策,进一步挤压传统发达国家生存空间,催生欧洲加强对华关系建设需求。同时,出于刺激经济等原因,不排除我国可借此机会获取欧方更大让步。
与中东合作方面,由于石油、矿产资源等大宗商品价格受疫情影响持续走低,中国作为资源消费大国,国内庞大市场将驱动合乐彩票登录资源国逐步加强和调整对华合作策略,未来以核能合作强化资源合作,以核电换石油/资源等政治、经济、技术、融合发展模式将逐步纳入双边合作的政治视野。
各细分产业将在海外显现特殊机遇
目前,我国核工业的海外业务覆盖全球数十个国家,一些核工业主要产业可能因疫情而出现新机遇。
核电产业仍有拓展空间。受新冠疫情影响,能源领域国际合作的短期问题显现,但长远来看,全球能源发展的基本趋势不会改变,各国资源禀赋差异、电力缺口也决定了能源跨国贸易与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的必然性。2025年前即“十四五”期间,可供我国企业竞争的国际核电市场规模预计在1200万~2000万千瓦之间,主要来自中东欧和中东地区。
天然铀产业宏观环境向好。在“逆全球化”思潮盛行之时,各国会更加关注铀资源供应安全。因此,长期看,国际铀资源市场竞争态势将日趋复杂化,海外优质铀资源争夺将更加激烈,也将进一步提升我国已掌控的海外资源的经济性和盈利能力。同时,地缘政治的复杂化也会催生一些机遇,尤其除加、澳外,主要产铀国均位于中亚和非洲,其核心诉求有别于主要发达国家,我国进一步掌控资源的空间较大。
核燃料产业“第三产业”机会显现。疫情之下,随着新核电项目带动燃料出口减少,既有电站的燃料服务、技术转让机会将进一步增加,核燃料“第三产业”的契机涌现。同时,疫情催生东北亚地区形成积极向好的外交环境,为我国以灵活姿态参与东北亚地区、特别是韩国核燃料产业的双边合作提供助力。微堆低浓化已经打开了高丰度低浓铀的市场空间,随着疫情过后中国微堆客户群逐步扩大以及国内生产、运输等环节的贯通,未来高丰度低浓铀有望在小堆、微堆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核技术应用产业紧贴“疫”后热点。疫情背景下,全球医疗板块业务热度持续走高、备受关注,并引发全球对医疗检测、免疫健康、顽固病症治疗的重新思考,可以充分利用核技术应用优势,尤其是辐照灭菌、疾病诊断、药品制造等方面的丰富经验,通过先期与各国开展技术合作、服务供应等方式,逐步带动核技术应用相关产品的出口,最终实现核技术应用全产业链“走出去”。
核环保产业市场潜力巨大。根据经合组织核能署(OECDNEA)的报告,整个欧盟地区核动力堆的退役预算将达到1100亿欧元。其中,英国、法国与德国的预算占据主要部分,共790亿欧元。受核心技术及管理水平等方面因素影响,我国在国际核环保市场的开发进展受限。可考虑通过布局欧美优质资产,加强国际联合,以国内外市场项目互换的模式,以外促内,尽快提升核心技术水平,为远期打开更大国际市场创造条件。
作者单位:中核集团产业开发与国际合作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