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全面落实'两超四特'勘查目标,基本建成伊犁、通辽千吨级大基地。"中国铀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铀业”)总工程师苏学斌10月19日在“2018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天然铀论坛”上表示。
据了解,作为我国铀矿勘察的“国家队”,以及我国天然铀产品的专营供应商,中国铀业通过绿色勘察、绿色铀矿建设,实现了我国天然铀产业的安全高效发展。
苏学斌介绍,中国铀业近年主攻北方沉积盆地砂岩型铀矿,在伊犁、鄂尔多斯、二连、松辽等盆地新发现了一批经济可采的大型特大型铀矿,新增探明铀资源量相当于前45年累计探明资源量的总和。“在勘查过程中实行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的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了铀矿找矿重大突破和生态保护协调发展。”
同时,通过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改变了传统的“小而全、小而散”开发格局,实现了铀矿山资源利用集约化、采冶方式科学化、生产管理数字化、设施本质安全化、环境生态和谐化。目前,新疆建成了我国首个千吨级现代化铀矿山,天山铀业入选首批国家级绿色矿山单位。与常规开采铀矿山相比,天山铀业矿山人均劳动生产率提升了7倍,标志着国内天然铀矿山规模化、自动化和人均劳动生产率等指标全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通辽、纳岭沟等铀矿床具备了建设千吨级矿山的技术条件,目前正在稳步推进建设。”苏学斌透露。
此外,天然铀勘查开发新技术的创新,极大提升了国内天然铀保障能力。推尤其CO2和O2地浸采铀工艺为标志的第三代绿色采铀技术,首次实现了从浸出试剂根源上和工艺流程中控制污染源产生,颠覆了铀资源开发中“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环保理念,最大程度地保护地下水。同时,回收铀资源最低品位从0.05%降低到0.01%,铀资源浸出率达75%以上,生产成本低,劳动生产效率高,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显著。“该技术预计未来可盘活我国60%以上难采冶的砂岩型铀资源,极大提升国内天然铀保障能力。”苏学斌表示。
伴随和产业转型升级,中国铀业经济总量和质量都上了新台阶,但仍然存在历史包袱沉重、市场理念与管理手段相对滞后、地矿延伸业务总体规模偏小、天然铀产业链战略协同脱节等问题。对此,苏学斌表示,这要求中国铀业产业必须推动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率型转变,结构调整从增量扩能为主向调整存量、优化增量并举转变,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向创新驱动转变。
据了解,下一步,中国铀业将通过做强做大做优天然铀产业、全力推进军民融合、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尤其在坚持开放发展方面,该公司将积极推进“一个责任主体、多方参与投资、股份合作开发”新机制,与利益相关方商讨共同组建中国铀业股份有限公司,实现国内天然铀产业大联合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