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用核技术发展任重而道远
我国军用核技术跻身于世界五大国之列,并拥有较完整的核工业体系,早于印度、韩国、日本等国,这归功于一以贯之的国家意志和举国体制,发挥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事实证明,中国人民、中国知识分子是聪明、智慧、勤劳和富有爱国心的,有能力攀登科学技术的高峰。核工业是如此,航天领域、新能源领域的成就也是如此。遗憾的是我国民用核技术发展却步履蹒跚,远没有军用核技术的成就显著。在我国已爆炸原子弹的上世纪60年代,韩国尚没有原子能工业,而如今韩国已运转21个核电反应堆,日本运行54个,我国至今只有14个。韩国自主开发了140万千瓦的核电技术,并获得了阿联酋的订单,而我国核电至今尚未摆脱万国牌的阴影。
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究其原因是在决策发展核电问题上政策摇摆,没有形成国家意志,也影响了人才的培养和装备制造业的升级。上世纪60年代工程物理专业、核技术专业是年轻人向往的学科,门坎也较高,能进入这一专业学习是光荣而自豪的事情,因此聚集了一批优秀人才。而由于民用核技术发展不快,到了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核专业成了冷门学科,金融、MBA等成了热门。这一现象在“十一五”期间有所改观,为了给快速发展的核电行业培养人才,上海交大等院校批准数百名大学工科二年级学生自愿转为核专业。由于核领域需要大量人才,并且就业前景乐观,一时间与核电有关的专业又成了热门学科。由于“十一五”期间核电发展速度加快,也使一批年轻人挑起了重担,在研发、设计、建造、设备制造领域走上关键岗位。但是好景不长,今年发生的日本福岛核事故打击了发展核电的信心,各种弃核言论抬头,这种情绪也动摇了青年学子投身核电事业的热情,长此下去将影响我国核学科的持续发展。
此外,我国核技术领域仍存在许多重大课题需要解决。例如后处理,虽然我们有了一个后处理厂,但规模较小,装备水平也有待提高。对乏燃料的后处理不仅是解决放射性废料的问题,应看作是有待开发的铀矿。另外,从铀矿的勘探、开采、浓缩到核设备国产化、核技术标准制定,核安全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我们取得了很大进步,但还有许多问题待解决。就拿核电站用的核级泵阀来说,数量规格很多,约占设备费用的一半,虽然近些年泵阀的国产化成绩显著,但仍有相当部分要靠进口。
明年核电或将步入恢复发展的轨道
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后,世界上一些国家出现弃核倾向,国内也有一些弃核的意见,核电项目的审批停了下来,今年未开工新的核电项目。受其影响,在“十一五”期间投入了近千亿元建设起来的核电设备制造能力面临后续定单中断,企业无米下炊的境况。但我们应该看到,中国没有采取弃核的态度。9月27日,国务院召开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动员部署“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温家宝总理在讲话中重申了“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高效发展核电”的核电发展战略。4月份,张德江副总理在视察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时强调,我国发展核电的决心不能动摇,加强核安全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这可以看作是中国领导人在福岛核事故后合乐彩票登录:核电政策的一个官方表态。
当然,发展核电必须确保安全。对日本福岛核事故,我们要做客观的、实事求是的分析,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使核电更加安全可靠。核能的和平利用是人类科学发展史上的重大成就,从以瓦特发明蒸汽机为标志的工业革命至今还不到200年,人类就用掉了地球几十亿年吸收太阳能埋藏于深部的化石能源,因此为了人类的可持续生存和发展,世界需要核能。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福岛核事故也在催生更加安全可靠的核电技术。核科技工作者任重而道远,面临施展才能和抱负的大好机遇,尤其是中国,未来必然是世界最大的核电市场。2010年我国煤炭消费量已达到32亿吨,占全世界消费量的46%,在“十一五”期间的五年,煤炭消费量共增加了八亿吨,同时面临着巨大的环境压力。但我国人均年能源消费量只有2.3吨标准煤,低于全世界人均年能源消费量2.61吨的水平,只相当世界人均水平的88%。所以尽管我们在大力开展节能措施和调整经济结构,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既使人均年能源消费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能源消费总量仍会增加。如果按“十一五”时期的增长速度,“十二五”末全国煤炭年消费量将达到40亿吨,占到全世界煤炭消费的50%以上。“十一五”期间,我国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增速世界第一,但在能源消费总量中占的比重仍然很小,尚难于替代化石能源需求的增长,所以从实际角度来看,中国不发展核电不行。
日本福岛核事故后,德国在质疑声中作出了弃核的决定,而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和日本均未表示弃核。相反,美国在2011年~2016年能源规划中提出,要研发小型堆和新一代舰船用核动力堆,并声称要继续在核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我认为,对美国的这一规划丝毫不应感到奇怪,这是大国的必然之举。最近,美国已对预计12月份批准建设的两个AP1000核电项目进行公示,到过现场的人说这两个厂址已经开始负挖。
综合认为,明年三月以后国际、国内对核电的认识有望出现转机,有可能步入恢复发展的轨道。因为届时有些国家新的核电站将许可建造,我国秦山又将有新机组投产,AP1000的建造将取得进展,核安全规划也应该会出台,因此从上到下越来越多的人应该对核电重拾信心。中国核学会应充分发挥“学术交流主渠道”的作用,积极组织开展以全国学术年会为龙头的、形式多样的学术会议,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推动我国核科学技术的进步作出贡献。(本文根据张国宝在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上的讲话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