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镜:世界核电产业发展的五个阶段
时间:2012年08月03日
来源:申银万国研究所
作者:蒋健蓉;罗云峰
点击量:
分享:
——基于全球型本土化的中国资源全周期战略布局研究系列报告(铀篇)之一
本报告分三个部分,重点介绍世界核电产业的发展历史和发展模式,以期为我国核电产业的发展提供启示与借鉴。
我们将核电产业发展史分为五个阶段:探索发现阶段(19世纪末-1950年);试验示范阶段(1951年-1968年);高速发展阶段(1969年-1979年);滞缓发展阶段(1980年-2000年);复苏发展阶段(21世纪以来)。在整个发展阶段,核电技术也实现了从第一代到第四代的跨越。1938年,核裂变现象的发现标志着核能的问世。1954年,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苏联奥布灵斯克核的建成,揭开了核能用于发电的序幕。随后,一批试验示范型核电站陆续建成,为第一代核电站。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各工业国家纷纷大建第二代商业性核电站,世界核电发展达到高峰。1979年的三里岛事故和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事故给欧美地区核电产业的发展带来严重打击,更具安全性的第三代核电技术应运而生。到了21世纪,油气和煤炭价格的高涨重新燃起了核电产业的生命之火。2011年的日本福岛事件并未影响世界核电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后福岛时代,核电产业发展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第四代核电技术已列入研发计划。
报告第二部分重点介绍世界核电产业的发展模式,主要分为组织模式与技术创新模式。核电产业的组织模式主要分为五种,分别为:以美国为代表的“小业主型”模式;以法国为代表的“大业主型”模式;以日本为代表的“供应商”模式;以韩国为代表的“一体化”模式;以俄罗斯为代表的以业主为核心的合作型模式。核电产业的技术创新模式主要分为三种,分别为:独立自主创新型;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型;进口型。
报告第三部分重点介绍我国核电发展历史、现状与问题以及国外核电发展对我国的启示。我国核电产业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起步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1993年);适度发展阶段(1994年-2005年);积极快速发展阶段(2006年至今)。目前我国核电产业的发展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核电公司竞争力弱、核电技术发展模式模糊等问题。从世界核电发展历程和发展模式的分析可以得到以下启示:第一,技术创新是第一生产力;第二,核安全是核电产业的生命线;第三,完整的产业链与一体化的组织模式是加速器;第四,国家核电产业政策明确稳定有利于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