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业内盼年内“解禁”
随着沿海地区核电开发的饱和,新的核电站选择开始向内陆转移。多项来自中央的报告与规划显示,“十二五”不会有新的核电站在内陆开工,但是多个内陆省份早在福岛核电站出事之前就已提出了开发核电的计划,而福岛影响渐渐淡化之后,内陆核电又被提上了发展议程。
“日本的‘无核化’对中国核电无疑是个打击。没有很好的国际环境,中国核电的发展必然受阻。”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微博)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公众对核电的疑虑如此之大,很难想象中国的核电会有很大的发展,即使政府和企业非常想做大做强,也可能掣肘重重。
南方电网一位业内技术人员对南都记者表示:“虽然没有统计口径,但核电清洁安全的程度绝对不止高一点点,而是高太多倍。类似日本地震的悲剧难以避免,但毕竟罕见。”该人士说,比起煤窑,核电站安全得多,只不过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对民众产生的威慑力比较大。日本有关民调也显示,近八成民众赞成“无核化”。
节能增产压力利好核电
进入“十二五”后,节能减排的压力下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已备受诟病,亟待改变。在今年两会上,“安全高效发展核电”第一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提出,2012年要优化能源结构,推动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安全高效发展核电。
能源界越来越多的观点认为,发展核电不仅可以实现“低碳”,也可以改变中国对进口能源的依赖,保障能源安全,这是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中国的不二选择。
中国目前在建核电规模在世界上居第一位。经历福岛事故后,中国对自身的核电发展规划也已然调整为从安全角度出发,确保在安全的情况下继续核电的开发。业内人士表示,从技术上看,在内陆建设核电站并不是大问题,中国的核电发展是大势所趋。
“福岛的问题不在于技术而在于人为因素,既然是人的问题,那就说明中国也未必能独善其身。”林伯强对南都说。显然,对中国核电尚未开始的“回暖”来说,日本的“无核化”又是一阵寒风。
采写:南都记者陈琳琳
实习生程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