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核电事业发展进入快车道,运行机组和在建机组数量均位于世界前列。与此同时,我国始终践行核安全观,核电安全总体稳定,技术创新屡获突破,核应急体系日趋完善。
3月23日,环境保护部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发布《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三五”规划及2025年远景目标》(以下简称《规划》)的批复情况和《规划》的具体内容。
《规划》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工作的高度重视。《规划》的编制实施对进一步提升核安全治理能力,提高核设施安全水平,降低核安全风险,推进放射性污染防治,保持辐射环境质量良好,坚定公众对核安全的信心,推动核电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日前,中国电力新闻网、微博微信通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微话题活动,发布“如何推进安全与高效并举的核安全事业”调查问卷,广泛征集网友意见建议,调查结果如图所示。
努力践行核安全观 安全与高效并举
此次调查问卷中,27%的受访者认为,推进安全与高效并举的核安全事业关键在于核设施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核电安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尽管我国核电发电量占比相对一些核电发达国家仍有差距,但我国的核电安全水平位居世界前列。有专家表示,我国核电在运机组未发生过两级以上运行事件或事故,各项安全指标保持国际先进水平;在建机组安全质量可控、在控。(日本)福岛核事故后,我们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全国核电进行全面检查,进行重大改进。国务院发布了核电安全规划和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规划实施取得积极进展,安全改造等重点任务按计划有序落实,安全稳定性稳步提高。
2016年1月,我国在涉核领域发布了《中国的核应急》首部白皮书,全面集中介绍我国在核应急领域采取的主要措施和取得的重要进展。白皮书的发布,反映出中国核应急工作正积极努力地融入国际核安全应急体系。
国防科工局核技术支持中心主任南滨认为,白皮书的发布,表明中国有能力确保核电的安全,也体现了中国负责任的态度,“咱们国家以前核电发展起步比较早,但发展速度相对较慢,现在逐步成为世界核电大国。作为核电大国,白皮书的颁布是体现我国一种态度、一种责任,彰显咱们国家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我们现在发展核电,我们是有相应一系列措施,确保核电安全和对公众和环境的影响。”
建设国家核应急救援队 增强核应急能力
调查问卷中,有18%的受访者表示应完善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水平,增强核应急能力。
“核应急是核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我国的核应急已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由国家、省、核设施运营单位三级组成的核应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国防科工局系统工程二司副司长高洪滨表示。
“十二五”期间,国家批复组建一支由320人组成的中国核应急救援队,主要承担复杂条件下重特大核事故应急处置和突击抢险工作。中国核应急救援队从2016年开始建设,据高洪滨介绍,目前正在建设过程中。
此外,还有25支辐射监测、辐射防护、医学救援、去污洗消、工程抢险等分队,现在基本已经建成。
构建更加完善的核安全公众沟通机制
日本福岛核事故后,公众更加关心核与辐射安全问题,希望第一时间掌握相关信息,全面参与和监督核与辐射相关项目建设的过程。参与此次调查的人中就有23%的人认为,推进核安全公众沟通,确保公众对核安全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是推进安全与高效并举的核安全事业的关键要素。
其实,早在2015年,环保部就发布了《环保部(国家核安全局)核与辐射安全公众沟通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将公众沟通工作的基本要求写入正在制定的《核安全法》;同时,依法公开各项监管信息,建立微信官方账号。
方案还表示,将健全公众参与制度,制定核与辐射公众参与管理办法,规范核与辐射建设项目环评的公众参与工作,明确公众参与的环节、程度以及组织形式,加强对公众参与情况的监督审查,建立核电厂址选择的公众参与制度。
同时,还要监督企业落实项目建设公众参与制度,加强对环评文件中公众参与章节的审查,做好环评文件公示公告中公众意见的收集、解释和回访;在开展重大项目审查,重要监督检查等活动时邀请媒体和公众参与,加强核电选址阶段公众参与;探索建立地方人大参与新建核电项目审议机制。
调查结果中,还有32%的人认为,推进乏燃料处理和放射性废物的处理技术研究、开发是推进安全与高效并举的核安全事业的重要因素。
创新、绿色是“十三五”发展的重要理念。推动能源转型,共创绿色发展,以创新带动核电发展、以责任保障核电安全。展望未来,我们将在确保核电安全的基础上,继续推进核电事业,努力做到发展和安全并重、权利和义务并重、自主和协作并重、治标和治本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