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其古尔铀矿床勘探现场
新疆伊犁盆地南缘的乌孙山脚下,我国首个绿色千吨级铀矿山、北方砂岩型铀矿规模化、集约化开发的引领工程——蒙其古尔铀矿基地已经初具规模,国内铀矿开发与国际全面对接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
日前,记者随“中核集团绿色千吨级铀矿大基地记者行”活动深入新疆伊犁、乌鲁木齐,走进铀矿地质勘采和矿冶一线,探访蒙其古尔新型绿色千吨级铀矿山成功模式始末。
地浸采铀:低碳高效式发展
从伊宁市驱车向南行驶50公里左右,进入伊犁盆地南缘腹地。中核天山铀业公司七三五厂的办公区位于盆地乌孙山脚下,由此向北眺望:矗立的钻探机、新栽的白杨林、蓝白相间的厂房,以及挂满果实的海棠树,点缀着入秋后宁静的蒙其古尔铀矿山。
天山铀业总经理阳奕汉告诉记者,蒙其古尔铀矿所采用的CO2+O2地浸采铀技术,是针对我国北方低品位、低渗透、高碳酸盐、高矿化度等复杂砂岩型铀矿资源开发的,目前已经实现工业化连续稳定生产。
“我国是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掌握CO2+O2地浸技术的国家,回收资源的最低品位、水冶回收率、试剂消耗等主要技术指标领先世界,盘活了原来难采冶的砂岩型铀资源,大幅提升了矿山劳动生产率,并成功实现系统化、工业化应用。”阳奕汉说,“这标志着我国铀矿采冶技术的革命性跨越,实现了从常规浸出、堆浸和酸法地浸向第三代铀矿冶技术的升级换代,开辟了绿色低碳、经济高效发展的新路。”
置身采矿区,没有机器轰鸣、没有忙碌嘈杂的现场、更没有想象中的尾矿粉尘,除了几处竖立着的储气罐,这里与普通的边疆草场并无“区别”,丝毫不见矿的影子,但蒙其古尔铀矿的“玄机”却都在脚下。
七三五厂副厂长张青林告诉记者,通过分布在地表的钻孔和地下管网,配液池中的含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溶浸液注入到采场注液孔内并进入地下,在抽大于注形成的降落漏斗水动力条件下由注液井向抽液井运移,并在运移过程中逐渐溶浸砂岩中的铀。在此过程中,选择性地溶解氧化矿石内的铀矿物,进而形成含铀溶液,再通过提升设备从抽液孔抽到地表进入集液池,之后经过离子交换,提取铀后的尾液再次进入配液池,添加试剂后变为溶浸液再次进入地下管网进行封闭式循环。而含铀矿液则经过多道工序,最后变身“黄饼”,记者随后也在水冶厂房见到了核能发展的“粮食”——橙黄色的天然铀黄饼。
地浸采铀是否会影响环境安全?阳奕汉告诉记者,地浸开采之所以被称为铀矿开采史上的一次革命,除了在资源高效开发和安全性大幅度提升之外,更是一种绿色开采。“无需将矿石采出,无矿渣、尾矿,与铀矿伴生的镭及镭产生的氡的放射性影响大幅降低。而且,通过自动化监控系统、光纤检测技术及土工膜防渗漏等高科技手段,整个水冶环节废液也是零排放,不会对周围环境和居民造成影响。整体采铀工艺流程中,采取抽液量大于注液量的方式所产生的水压差,有效防止了地浸溶液扩散,确保浸出液不扩散到周围地下水中,因而对地下水也不构成影响。”
“蒙其古尔一期工程是我国单个设计产能最大的铀矿山,于2012年开工建设,2014年6月全面建成试生产,2015年实现达产达标。按相同规模建设的二期产能扩建工程于2015年破土动工,今年7月建成并试生产。标志着我国首个千吨级铀矿山全面建成,成为国内天然铀产业布局优化的重要里程碑。”中核集团地矿事业部党组副书记、纪检组组长何瑜表示。
产业布局:大基地模式趋成熟
成就蒙其古尔模式的一个关键因素,便是探采一体化。
据记者了解,“十二五”以来,中核地矿事业部切实推进探采一体,加快北方大基地建设,将蒙其古尔一期、二期建设打造为北方砂岩铀矿规模化、集约化开发的引领工程。
“探采一体化的推行,大大缩短了开发进程。”核工业二一六大队党委书记王宝群向记者介绍,“通过统筹推进勘查、试验等探采关键环节的工作部署和业务对接,从2009年实施详查、开展矿床开发技术研究,到2014年一期工程建成矿山并开展二期工程前期工作,仅用了5年时间,比过去从矿床勘探到建成一个产能项目缩短了一半时间,创造了铀矿山建设‘蒙其古尔速度’”。
何瑜也告诉记者,中核地矿“十二五”以来在我国北方可地浸砂岩盆地的铀矿地质找矿相继得到突破,新发现探明一批大型和特大型铀矿床,铀资源量大幅度提升:努和廷发展为超大型铀矿床,皂火壕、大营、纳岭沟、蒙其古尔、塔木素等5个特大型铀矿床,巴-赛-齐、钱家店、十红滩、居隆庵等4个大型铀矿床(区)。“在北方伊犁、吐哈、准噶尔、鄂尔多斯、二连、巴音戈壁、松辽等七大沉积盆地形成了相当规模的砂岩型铀资源基地,使我国铀资源开发布局实现了由南方硬岩为主转变为北方可地浸砂岩为主的新格局。”
北方千吨级砂岩型铀矿大基地规模化、集约化开发,不仅打破了以往天然铀产业“小”“散”的开发模式,而且实现了勘查开发成果密集化、产能规模化、勘探数字化、探采一体化、装备精良化,为建设新型绿色,并与国际接轨的铀矿山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以蒙其古尔铀矿地浸开采为引领,我国北方盆地绿色千吨级铀矿大基地建设正在快速推进,内蒙古通辽、鄂尔多斯地区两大千吨级绿色可地浸砂岩铀矿山建设有序实施:2014年5月,内蒙古巴彦乌拉可地浸砂岩铀矿扩大试验成功;同年7月,纳岭沟可地浸砂岩铀矿扩大试验成功;与中石油的战略合作得到推进,2015年通辽铀业钱Ⅱ块扩产工程建成投产。
据了解,随着这批绿色经济的地浸砂岩铀矿山建成投产,我国天然铀产业在优化布局结构、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推进转型升级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绿色经济可地浸砂岩铀矿的开发建设,也将进一步夯实我国天然铀供应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