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国家辐射环境监测网数据为基础,环保部近日发布了《2015全国辐射环境质量报告》(简称《报告》),对全国辐射环境质量监测状况以及秦山核电基地、大亚湾核电基地、阳江核电基地、田湾核电基地、红沿河核电基地、宁德核电基地和福清核电基地周围环境监督性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报告》监测结果表明:2015年,全国辐射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其中环境电离辐射水平处于本底涨落范围内,环境电磁辐射水平低于国家规定的电磁环境控制限值。尤其是,核电厂运行对公众造成的有效剂量低于国家规定的剂量约束值。
据了解,核电厂周围辐射环境监督性监测,是根据核电厂的环境影响特征及其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状况,按照《全国辐射环境监测方案》和《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61-2001)的要求所开展的,监测重点是核电厂释放的人工放射性核素,通过与辐射本底水平对比,监督核电厂运行对周围环境所产生的实时影响和长期累积趋势影响,来估算核电厂放射性物质排放对周围公众造成的有效剂量。
《报告》对运行核电基地周围辐射环境监督性监测结果显示:各种环境介质中的人工放射性核素锶-90和铯-137,主要为20世纪大气层核试验和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残留。虽然秦山核电基地、大亚湾核电基地、阳江核电基地和田湾核电基地周围部分空气、水、生物等样品中氚活度浓度与本底相比有所升高,秦山核电基地和大亚湾核电基地周围个别牡蛎样品中监测到微量的银-110m,但评估结果表明,对公众造成的辐射剂量远低于国家规定的剂量约束值,对公众健康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截至2015年12月31日,我国运行核电机组30台,在建核电机组26台,运行机组安全业绩良好。在核电基地中,秦山核电基地运行机组最多(9台),大亚湾核电基地其次,运行机组6台。《报告》对这两个基地周围辐射环境质量做了详细说明。其中,秦山核电基地周围9个自动站和大亚湾核电基地周围9个自动站的空气吸收剂量率排除降雨(雪)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与历年相比,无明显变化;秦山核电基地周围20公里范围内29个监测点和大亚湾核电基地周围50公里范围内25个监测点所累积剂量测得的空气吸收剂量率与历年相比,亦无明显变化。此外,两大核电基地周围河水、池塘水、井水、海水、土壤、陆生植物、家禽家畜及海洋水生生物中放射性核素都处于在安全范围内,且均未检出人工γ放射性核素。
公开信息显示,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我国初步形成了国家、省和部分地市组成的三级辐射环境监测组织体系,已经建立了较完善的辐射环境监测网络、质量保证管理及技术标准体系,事故应急监测体系。目前,全国共设700余辐射环境质量监测点,秦山、大亚湾、田湾核电站等运行核电厂实现24小时实时监控。在辐射环境质量监测方面,国家主要设置了重点城市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重要江河流域、国际河流、重要饮用水、地下水源和海水等水体的监测点,还包括土壤、生物样品的采样点以及电磁辐射监测点。
2015年1月14日,环保部首次面向社会发布全国辐射环境质量报告。环保部(国家核安全局)相关人士当时表示,国家核安全局将继续优化和完善国家辐射环境监测网的监测点位和监测项目,并在重要地区加密布点,继续做好新建核电厂外围监督性监测系统的建设,及时向社会公布全国辐射环境质量和运行核电厂监督性监测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