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发行债券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已成为涉核企业除上市之外,解决资金瓶颈的最现实途径。
继今年1月成功发行年度第一期超短期融资券(35亿元)后,中国核建集团近日继续发行今年第二期30亿元超短期融资券,两期募集资金都将用于补充本部及子公司营运资金、偿还本部及子公司银行借款,以保证生产经营的正常、顺利开展。
中核集团近日也发行今年第一期50亿元超短期融资券,募集资金全部用于补充营运资金。就在一个月前,中核集团成功发行今年首期50亿元中期票据。
记者梳理信息发现,上述两家集团近年来持续加大发债力度,直接融资比率不断提高,对优化债务结构、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金保障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短期融资券发行期限不超过一年,中期票据发行一般2-10年,以5年为主。两种债券均应用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并在发行文件中明确披露具体资金用途。与银行贷款相比,发行债券获得资金的成本相对较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融资成本,节约费用。尤其是,可以最大程度吸收社会游资,直接投资于企业生产经营之中,从而弥补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的不足,并优化融资结构,增加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和充裕度,以及管理的灵活性。
随着核电进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尤其是到2020年实现在运在建装机8800万千瓦目标,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的核电项目,对于企业来说,将形成巨大的资金缺口。尤其是近年企业负债额随着建设项目增加而逐年增长,运营资金和债务带来了双重压力。
公开资料显示,2013-2015 年末,中国核建集团负债合计分别为382.42 亿元、756.40 亿元和918.4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3.92%。未来随着业务不断发展,公司的债务融资规模可能持续扩大,负债水平将进一步提升。尽管近三年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7.24亿、7.51 亿元和4.17 亿元,但仍面临债务付息压力增加的风险。
中国核建集团2016年度第二期超短期融资券募集说明书明确披露,募集资金将用于本部,以及旗下包括中核华兴、中核二二、中核二四、新华水电等在内的六家子公司的运营资金补充和偿还银行借款。其中,截至2015年12月末,中核华兴借款余额为34.34亿元、中核二二借款余额为34.95亿元、中核二四借款余额为11.61亿元,新华水力短期借款余额为162.87亿元。此外,新华水电、中核投资有限公司及中核华建资产管理有限公司2016年运营资金缺口分别为29.11亿元、11.1亿元和16.61亿元。
中核集团2016 年度第一期超短期融资券募集说明书也称,公司存在资产负债率较高的风险。
信息显示,2013-2015 年及2016 年一季度,中核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73.30%、74%、71.13 %和71%,负债率较高,但总体指标值变化情况不大。公司资产负债率较高的原因主要是近年来投资核电项目较多,而当前核电行业新建项目的资本金比例一般为20%,其余80%主要通过银行贷款解决,从而导致资产负债率较高。较高的负债规模增加了公司的财务费用支出,相应加大了公司的债务偿付压力。
“公司目前融资渠道较为单一,依照公司制定的发展规划,未来有几个核电项目陆续进入建设高峰期,持续的大规模投资将给公司带来一定的资金压力。”上述募集说明书透露了中核集团融资方面的压力。而且,目前其债务融资主要通过银行贷款获得,融资成本较高。通过积极开拓融资渠道,中核集团力求降低融资成本,节省财务费用,提高经营效益。
“未来三年,随着其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和新建成核电项目逐步投运,营运资金需求将大幅增加,预计2016 年5月-2017年一季度发行人预计总体营运资金需求为140亿元,除去自有资金约40亿元,预计营运资金缺口100亿元。此次通过超短期融资券募集资金的50亿元将用于补充原子能公司营运资金15亿元,补充江苏核电1、2号机组营运资金6亿元,补充本部营运资金29亿元。”中核集团称。
据了解,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引入短期融资券是我国融资方式的重大突破,也是金融市场建设的重要举措。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短期融资券,对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改变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失调、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防止广义货币供应量过快增长、促进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协调发展、维护金融整体稳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005年,央行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向合格机构投资者发行短期融资券。之后,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中国核建以及国家核电均成功发行短期和超短期融资券,解决了企业的一时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