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随着国家核电与中电投两家央企的合并,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以下称“国电投”)在“十三五”开局之年正蓄势待发。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三代核电技术CAP1400近期将有哪些大动作?备受关注的东北“窝电”难题又如何破解?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日前专访了国电投董事长王炳华。
中国能源报:请介绍一下目前CAP1400在海外的拓展情况?
王炳华:我们目前正重点推进南非和土耳其项目。南非核电项目即将正式发标,在今年7月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评审,并计划在8月政府换届前发布“预中标”公告,我们双方已进行了两次技术培训合作。作为中国核电出口的主打品牌之一,CAP1400一直是中国政府在南非的主推机型。
此外,我们对土耳其核电站项目充满信心。土耳其第三座核电站位于黑海之滨伊内阿达地区,土政府对其非常重视,并力争在2023年结束无核电历史。与其他竞争者相比,中国和美国西屋联合竞标,具有强劲实力。今年底即将建成的AP1000核电站和目前已完成的CAP1400技术研发,都说明了国电投具有在土建设核电站的技术实力。
中国能源报:“十三五”期间,国电投有哪些建设动向?
王炳华:“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写道,“建成三门、海洋AP1000项目;建设福建福清、广西防城港‘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开工建设山东荣成CAP1400示范工程;开工建设一批沿海新的核电项目,加快建设田湾核电三期工程”。
国电投可谓“十年磨一剑”,2016年将是“国电投年”——AP1000将陆续发电,CAP1400开工建设。全国两会结束后,马上将核准的海阳二期及广东湛江核电站,目前的推进速度都很快。而广西白龙核电站项目也会在“十三五”期间开工建设。此外,国电投还将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重型燃气轮机的研发工作。
中国能源报:您如何看待内陆核电的问题?
王炳华:内陆核电这件事肯定是要做的,这无需讨论,但是什么时候做?这要求我们做好充足的把握。“十三五”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提出“积极开展内陆核电项目前期工作”,所以目前我们仍需做好前期准备。
中国能源报:近年来,随着红沿河核电站后续机组陆续投产和新项目的开工建设,东北地区核电消纳问题较为突出,已影响到东北地区核电的安全稳定运行及未来核电的发展。对此国电投采取了哪些对策?
王炳华:东北地区的情况较为特殊。首先,目前东北三省的经济状况并不稳定。其次,该地区的冬季采暖主要以热电联产为主。所以保证居民供暖要放在首要地位,这就导致该地区调峰能力有限。目前东北地区的清洁能源,例如风电、太阳能以及核电都存在利用小时数下滑的情况。
作为东北“首核”,红沿河核电站受到的影响非常大。目前该电站已投产3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4-6号机组处于工程建设阶段,其中4号机组将于6月份投入商运。我们目前的对策是冬季只开2台机组,当春节期间负荷下降较多时只开1台机组。
需要指出的是,核电需按基荷运行,不能参与调峰。核电参与调峰对核电站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的影响非常大。例如美国的核电利用小时数超过8000小时,其主要原因就是有蓄能电站深度调峰。
中国能源报:您认为如何才能从根本上破解这一难题?
王炳华:我认为目前我国还缺少针对调峰电厂的利益补偿机制,从而有效调动蓄能电站投资方的积极性。此外,我国还应建设一批为核电站专门调峰的蓄能电站,在这方面我国尚缺少清晰的蓄能电站运行机制和相关价格机制。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也正在思考能否在海上蓄能电站上有所突破。
中国能源报:不光是核电,目前清洁能源都面临难消纳的难题,对此您怎么看?
王炳华:其实我国在很多产业的发展上都容易犯通病:产业发展太快、相关规划跟不上。我国清洁能源只发展了两三年就已成规模,但发展过程中,无论是研发技术、储备环节还是生产制造、投资等环节之间都不协调。
以往我国相关产业规划是碎片化的,这导致电源企业只考虑发电,电网只考虑电网,装备制造企业只考虑装备制造。所以消纳难题从源头上还是与体制、机制有关。
中国能源报:您认为火电的未来将如何?
王炳华:我认为,我国应深度调整火电行业,积极发展核电,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目前来看,我国仍需要火电,但现阶段我国的燃煤电站发电比重正在逐渐下降,清洁能源也在不断发力,这符合我国国情。此外,我国仍需在散煤治理上集中发力,集中建设一批节能、高效、环保、可靠性高的热电联产燃煤电站,这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我认为,燃煤电站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是这个潜力一定要靠煤炭的清洁利用以及超低排放技术来发挥。
中国能源报:您如何看待能源行业供给侧改革?
王炳华:供给侧改革对核电企业来说非常重要。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电力需求增速放缓,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在下降,部分发电设备出现闲置情况。这对于能源行业自身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调整机会,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