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坚持开放发展 建设核工业强国
时间:2015年11月26日
来源:中国核工业报
点击量:
分享:
最近,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次峰会期间,中核集团与阿根廷核电公司正式签署了阿根廷重水堆核电站商务合同及压水堆核电站框架合同,标志着中核集团与阿根廷核电公司将合作建设阿根廷第四、第五座核电站,“华龙一号”核电技术落地阿根廷。这是“华龙一号”今年海外拓展工作的又一大突破。加上未来“华龙一号”将落地英国,“华龙一号”已成为了我国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的新名片。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基本国策,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五中全会提出的“开放发展”的理念,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的问题,必将丰富对外开放内涵、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为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曾告诫全党: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回顾我国核工业的发展历程,虽然核心技术是无法用金钱买来的,但在研制“两弹一艇”时期,一大批海外归来科学家,带来了西方科技文明的成果;在建设核电站时,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造,实现了核电技术的提升。如今,我们研制的“华龙一号”正是要反哺世界,走向全球。习近平总书记曾郑重宣示: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
开放、包容、合作、共赢,这是中核集团的8字经营理念,其中“开放”放在了首位,可见决策者的睿智和前瞻。截至“十二五”,中核集团已累计出口6台核电机组、5座微型反应堆、2个核研究设施及1座研究堆,正与近20个国家商谈核电及核工业产业链合作。除“华龙一号”落户海外,中核集团还与法国签订了核能全面合作协议,与英国签署了研究与创新中心建设合作协议,与美国泰拉能源公司签署了联合开发行波堆技术意向,与埃及、伊朗、南非等国家核能的合作正在引向深入。中核集团充分发挥完整核工业体系的优势,以核电“走出去”为龙头,带动核燃料、核电运行服务、核设施退役治理及核技术应用等全产业链“走出去”,为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实现我国由核工业大国向核工业强国的跨越做出了重大贡献。
然而,作为军工企业的中核集团,原属国家部委,行政计划色彩比较浓。长期以来,形成了只干不说,或多干少说的文化。同时,又因为涉密,更是稳步发展,少做宣传。至今在全系统基本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内循环发展体系,国际化、市场化程度不高,思想相对比较保守,等等,这些就是我们目前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必须在国际化改革开放大潮中予以克服和改进。
建设核工业强国,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开放核工业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统筹整合两种资源,以内援外,以外促内,协调发展,不断提升核工业全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推进核电“走出去”,需要强有力的国内支撑,包括科研、技术、装备制造业、工程建设等多个领域的基础支持。建设核工业强国,推进核电“走出去”,首要的把国内的核工业发展壮大起来。我国的核工业产业体系分布在全国各地,巩固和发展核工业大省,是建设核工业强国的战略选择。像四川、浙江、福建、湖南、甘肃、江西、新疆、内蒙古、天津、上海等有一批实力较强、技术先进的核工业企业,我们要在“十三五”时期积极谋划好核工业大省的发展,把浙江这样的国家清洁能源示范区建设成为核工业强省,像宁夏这样的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也要布局核工业发展项目。多造几个“秦山”,多造几个核电城,多造几个核燃料产业园区,夯实核工业强国的科技基础和工业基础。
建设核工业强国,就要大力实施海外开发工程,加快全球布局,在世界舞台上配置资源。要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发挥“华龙一号”出口的龙头作用,进一步加快核电“走出去”步伐,确保现有出口项目建设的质量与进度,以赢得国际信誉和全球市场;积极推进模块化小堆出口;加大境外核电投资,收购、兼并海外优质核电资产;广泛参与核电国际组织及相关活动,增加核电国家话语权。同时,要着力提升核燃料供应国际市场份额,在中国形成世界级的燃料元件和零部件加工中心;积极推进铀资源海外开发和国际贸易,提升海外天然铀占有份额,打造核能“粮仓”。另外还要争取在国际核退役治理市场上取得突破,扩大核技术应用产品出口规模,形成核工业全产业链的国际竞争力。(显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