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一号”凝聚着中国核电人30余年核电建设运营的成熟经验,以及近二十年对世界核电先进设计理念的孜孜钻研与创造,是满足后福岛时代对安全指标、性能指标要求的三代核电技术。如今,“华龙一号”示范工程首台机组已成功落地福清,同时也是向世界宣告,中国拥有了征战全球核电市场的主力军,是中国核电“走出去”的首推技术。可以说,抢滩海外市场是“华龙一号”肩负的最重要使命之一。在当前逐渐复苏的全球核能市场中,“华龙一号”将如何征战海外,会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成功抢滩?
福清5号机组开工
三代新秀,备受多国青睐
“那个正六边形的混凝土基座,是‘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已经完成浇注的核岛筏基。筏基整体浇注是目前三代核电建造面临的技术难点之一,不仅要求筏基一次整体浇注成形,而且后期保养技术要求也非常高,不容许出现丝毫裂缝。在建的三代核电机组就曾卡在了这第一关。‘华龙一号’筏基混凝土浇注量高达9000多立方米,体量之大、浇注难度之高在核电机组建设中非常少见。”中国能建集团人员向到“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现场参观的人员介绍着。
6月17日上午,美国、法国、英国、沙特、苏丹等1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20多位外宾受邀参加中核集团“华龙一号”推介会。据了解,世界上不少国家对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表现出了浓厚兴趣,在“华龙一号”示范工程首堆开工前就曾表示希望能到开工现场观摩。可以说,此次“华龙一号”面向全球的技术推介会是世界核能市场了解中国自主三代核电的一扇窗口。各国代表都非常珍惜此次推介会给他们提供的零距离认识了解“华龙一号”的机会。他们顶着烈日,站在“华龙一号”示范工程观景台前,不停地向讲解员询问着,并记录在小本上。
模拟主控室、“华龙一号”建设现场、大件吊装码头等一个半小时的现场参观,让外宾们大汗淋漓,也让他们现场见证了中国在核电建设运营方面的硬实力。无论是中国30年持续进行核电研发和机组建设的成熟经验,还是“华龙一号”能动加非能动的安全性能、单堆布置等特点,都成为这些外宾们牢记“华龙一号”的重要标签。世界核能协会中国区主席Francois Morin说,“华龙一号”非常好,它不仅吸取了日本核事故反馈经验,还汲取世界先进理念,采用能动加非能动的安全设计。无论是在技术性能还是安全标准,“华龙一号”都已经达到了世界最新水平。而且在单位造价方面,“华龙一号”也存在优势。可以说,“华龙一号”在安全性与经济性方面实现了良好的平衡。
除安全性、经济性、先进性获得外宾赞誉外,中核集团掌握10万、30万、60万、100万千瓦级核电技术,以及具有30万、60万和100万千瓦核电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运行、自主管理的能力,也引发了外宾们的兴趣。面对如此丰富的核电机组功率谱系,他们可以根据各自国家电力需求、电网容量等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合适功率的机组。
推介会期间,沙特、英国等多国外宾还就“华龙一号”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了解。其中,阿拉伯原子能机构总干事Abdelmajid Mahjoub还就技术培训、核电、海水淡化等方面内容与中核集团进行了深入交流;苏丹水电部副部长Musa Omer Abu Elgasim Ahmed与苏丹驻华大使Omer Eisa Ahmed Eisa就核电选址、核电项目合作模式、核电培训等内容与中核集团进行了深入沟通。
在福建福清举行的“华龙一号”技术推介会
抢滩海外,挑战不容小觑
尽管中国有句俗话——酒香不怕巷子深,但近年来,中国核电一直是国家领导人出访“推销”主打产品之一。那么当前,世界核能市场需求如何?
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后,世界核能市场曾一度搁浅,多国暂停新建核电机组。近年来,随着美国、中国等重启核电建设,全球核能市场逐渐复苏。Francois Morin说,到2030年,全球在建及规划中的核反应堆建造市场总量可达12000亿美元,他国可进入的市场份额为5000亿美元。然而,全球核能市场长期以来被俄罗斯、法国、美国、韩国等少数核电大国把持,而且对外扩张势头依然强劲。面对“劲敌”,刚跨入世界先进核电技术国家第一阵营、携“华龙一号”扬帆出海的中国,能从全球核电市场中切到蛋糕吗?
“我觉得‘华龙一号’未来在国际市场上肯定有机会。”Francois Morin说。当前首要任务是扩大全球核电市场份额,这就需要增强公众对发展核电的信心。他认为,发展核电为减少碳排放、解决环境问题提供非常好的支撑。目前,全球最大的核电市场在中国,全世界在建的71个核电机组中有26个在中国,占比第一,这一势头能够保持5~10年。中国能够持续发展核电,日本如果也能重启核电,必然将大大增加全世界范围内发展核电的信心。“华龙一号”得到各国普遍关注,未来将在全球范围具有大量商机,而中国市场将是其最大的后盾。
Francois Morin希望中国在紧盯全球核能市场的同时,也可以关注全球核电主设备等核电相关市场。这些市场不仅可以马上进入,而且市场份额可观,比如说,蒸汽发生器到2030年将产生55亿美元的市场。最重要的是,中国可以借此积累参与全球核电竞争经验。如果有关国家之间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基础,就可以缩短核电技术的出口周期。
增强世界公众对发展核电的信心这一观点得到了中核集团副总经理俞培根的认同。他坦言,“华龙一号”“走出去”面临的挑战重重。核电建设不同于其他项目,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不单单涉及经济问题,也涉及一些政治问题、国际问题。不同的国家对发展核电抱有不同的态度和策略,当前有的国家正在重启核电,有的国家还处于观望中。因此,要使核电的安全性为大家所接受,其技术性能、安全标准都要达到世界最新标准。
其实,“华龙一号”出征海外,功夫还在国内。目前世界上在建的三代核电机组AP1000和EPR首堆建设都出现了延期。“华龙一号”首堆如果能够顺利建设,必将增强其“走出去”的底气和信心。“华龙一号”要在他国落地生根,不仅要符合国际发展民用核能的基本规则,还要满足每个希望发展核电国家的法律法规等要求,以及获得该国政府和民众的支持。
外宾在“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现场
外宾在福清核电就“华龙一号”询问交流
纵横联合,战术因地制宜
核电出口不是简单的技术出口,而是包括技术、核电设备以及融资等等,是一个综合体。对此,俞培根认为,核电“走出去”,首先是合作共赢。通过发挥“华龙一号”平台作用,能够将技术、核电设备制造企业以及金融机构等联合起来,形成一个作战兵团,并向全球提供包括融资服务的核电一体化方案。这也必将增强“华龙一号”“走出去”的可能性。
在“华龙一号”出征海外的整个作战兵团中,核电装备制造企业是成功占领海外市场、分享海外蛋糕最有力的支撑之一。那么,这支队伍能力如何?据了解,经过多年努力,中国已建立以东北、上海、四川为代表的三大核电设备制造基地,发展壮大了一大批为核电服务的配套设备和零部件生产企业,初步形成了较完整的核电装备制造和服务体系。据中国机械行业联合会发电设备中心处长孟彦辉称,我国核电装备生产能力已实现跨越式发展,目前具备每年生产约15套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的能力,成为国际上拥有最大产能的国家。
至于融资服务,则体现在基于外交考虑形成的多样化融资模式上。据中国中原对外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丁健介绍,为了能把中国核电技术和产品推向国际市场,以及基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银行方面会在核电“走出去”时提供包括优惠贷款等多种形式的融资便利。
另外,与他国组建联合战队出海也是中核集团的策略之一。总体而言,合作模式、方式以及合作伙伴都将“因地制宜”。
当前,中核集团正在建立海外市场开发体系,已经面向世界多个国家进行“华龙一号”技术推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华龙一号”这条中国核电巨龙的足迹将遍布到世界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