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杂志12月1日发表的一篇名为《努力实现中国核能事业持久安全发展》的文章提出了上述观点。
文章的署名作者是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下称“中核”)党组。中核是中国三大核电公司之一。该公司目前在国内运营近一半的核电站。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即将启动新一轮的核电站建设。如何才能保障核电站在运营中的安全,正在引发社会的关注和讨论。
针对过去国际上发生的核电事故,文章称,“国际经验表明,核安全事件多是工作人员违规操作造成的”。因此,避免类似事故,“坚持管理创新、加强制度建设对核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多名核电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中国人口众多,一旦出现类似2011年的日本福岛核电事故,后果难以想象。因此,安全是发展核电的“最后一道防线”。
原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教授级高工杨名舟曾在2009年撰文指出,发展核电,首先做好风险控制的工作。
也是在2009年,中国新核准开工的核电站总装机容量达到840万千瓦,已接近国内正在运行的核电站总装机容量900万千瓦。这时候,有关专家宣扬中国核电装机容量将从2007年国家《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的4000万千瓦提高到7000万千瓦,甚至有关人预计,当中国人口达到15亿的峰值时,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2亿千瓦的规模。
“如果按2亿千瓦装机算,全国将有20个1000万千瓦左右的大型核电厂,几乎平均每个省一个。”杨名舟说,“这么密集的核电厂,安全如何保证?”
他的观点是,在未建立起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和统筹考虑能源布局前,这样“宏大”的核电规模和“超快”的发展速度,着实叫人担忧。
不过,中国目前发展核电的规划是,到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这是国务院办公厅在11月份印发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明确的。
在杨名舟看来,核电发展必须充分考虑和论证相关风险因素。其中一个是安全和可靠性问题。
另一个是核废料处理问题。德、英等国仍未解决好这一问题,目前的办法是将核废料放入地质核废料处理场,要求场内存储设施能够长期安全地保存核废料。
杨名舟的文章称,所有核电站均应确保能够将核废料存放在符合要求的存储设施中,这是兴建核电站的重要必备条件。
此外,如何布局沿海核电站与火电厂的厂址选择还需要考虑。杨名舟在文中称,核电站厂址不能占火电深水港,核电布局和厂址选择的重点是资源的优化配置,不能只考虑核电厂,还要统筹考虑整体能源和资源布局,合理规划火电与核电建设。
针对中国核电“机组堆型、大小型号五花八门”的现状,杨名舟认为,标准化建设是核电发展必须具备的前置条件,应注重标准化建设和技术的引进吸收。
另一个问题是中国核电人才的短缺。在杨名舟看来,核电人才的培养已是当务之急。国家应抓紧核电开发研究,注重核电应用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培养,同时要加强能源重点专业和综合性管理学科的建设。
杨名舟的上述观点,得到了多名接受本报采访的核电人士的认同。比如在核电人才短缺方面,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核电人士对本报说,“我们的核电人才甚至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
“我们要坚持理性发展,把好核能发展的安全关、质量关,把握好核电建设的步伐和节奏,确保核电站安全稳定运行。” 《努力实现中国核能事业持久安全发展》文章如是称。